文旅部產業發展司馬力:與文化產業融合,促進實體經濟發展
"未來品牌授權的融合發展,將使文化融入千姿百態的產品,讓產品更加生動,讓百姓生活更加美好!”這是文旅部產業發展司馬力處長,在第十一屆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大會上的闡述。
2018年,國務院提出了順應居民消費的新趨勢,實行鼓勵和引導居民消費的政策,從供需兩端發力,構建更加成熟的消費市場。特別點出了積極培育網絡消費、定制消費、智能消費、時尚消費等新熱點,鼓勵消費者體驗、個性化設計、柔性制造產業加快發展。
而品牌授權就是體現上述重大部署的新興領域,也是我國玩具嬰童用品行業的最大亮點之一。
品牌授權業發展前景廣闊
馬力認為,品牌授權既是新業態、新模式,也是新動能、新機遇,發展前景廣闊。得出上述結論正是出于他對以下趨勢的判斷:
我國新興文化消費增速迅猛,精神消費保持較快增速。主要體現在文化消費需求越來越多樣化、個性化,群眾基礎日益廣泛。例如去年春節有兩大文化現象引發關注:
故宮里過大年成為一大文化現象。初一到初六連續六天,每天8萬人的門票早早預售一空,而且相當大一部分是北京市民,而以往北京市民是很少去故宮參觀的。不僅如此,近幾年故宮的文創收入突破15億元,帶動了全國文創產品開發工作。
另一個大家熱議的現象,國產科幻電影《流浪地球》的火爆,票房接近50億。在以動漫為主體門類的授權領域中,開辟了電影方向的新領域。
文化產業和實體經濟融合趨勢更加明顯。文化元素融入到制造業、商業、農業相關產業,在有效延伸文化產業鏈條、豐富文化產業內涵的同時,提升了實體產品附加值,催生了新業態新模式,從而帶動制造業的產業升級。
例如,第一產業農業和文化產業結合,以農耕體驗、田園觀光等業態展示出農業與文化結合的新空間。
數字創意產業為品牌授權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。2016年底國務院發布了“十三五”戰略新興發展規劃,將數字創意產業與新一代創新技術等一起列為五大新興技術產業。
“數字創意產業有一個特征就是有合無邊,我們可以不斷地實踐、開拓,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催生出品牌授權的新空間、新領域。”
品牌授權高質量發展的三大建議
在分析了品牌授權的廣闊前景同時,馬力就品牌授權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三點建議:
堅持正確的導向:今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,堅持用民德引領風尚。品牌授權開發要滿足人民多樣化的需求,為實體經濟、制造業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,弘揚中國精神,引領消費潮流和社會風尚。
馬力特別指出,玩具和嬰童用品正是面向少年兒童的產品,事關祖國的未來,在產品品牌授權的選擇、創意設計和經營開發中,一定要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,把文化價值觀樹立起來,抵制低俗、庸俗、媚俗。
堅持品牌創新發展:在品牌授權過程當中,提升設計創意的轉化水平要在“化”字上做文章,防止低水平重復和模仿。通過文化創意的注入,讓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煥發新的光彩,激發新的活力。
堅持跨界融合:品牌授權本身既是融合發展的產物,也是融合發展的載體。例如文化旅游產業,文化是旅游的靈魂,旅游是文化的載體,能夠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傳遞價值。通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將文化要素轉化為旅游產品,用文化的養分促進旅游的效益化發展。
新時代需要新作為,需要把握時代機遇和百姓需求,加強創新和合作,提升品質和內涵,為產業發展不斷助力加油,為人民美好生活不斷增光添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