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的文化產業7大動向
伴隨著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,2020年令人措手不及地開局了
當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新年鐘聲敲響之際,無人知曉這個新的十年會發生什么。在春節閉關期間,我們一起來捋捋近期文化產業視野里正在發生的細微現象,整理和探索事關當下文化產業共克時艱的7大動向。
動向一:今年的春節檔屬于游戲行業
在新冠病毒的疫情下,似乎人們的精神需求還有待滿足。而這,或許就是泛娛樂行業新商業模式變革的前奏。
2020年“春節檔”另外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就是字節跳動以6.3億人民幣為代價,從歡喜傳媒手中買斷了《囧媽》的版權,在抖音、今日頭條、西瓜視頻等旗下APP進行網絡免費播出。這不僅開啟了春節檔電影在線首播的先河,也向外界展示了字節跳動在流媒體內容方面由短及長的變化。
作為字節跳動旗下最早的拳頭產品,2017年抖音靠著15秒短視頻走紅。到了2019年,抖音宣布對所有普通用戶開放1分鐘視頻權限,后來又調整到最長支持15分鐘的視頻權限。為什么要調整?因為15秒的內容大多是各種小姐姐跳舞和搞笑裝怪,而承載不了更多的內容資訊。
在國際市場上,圍繞流媒體的競爭,已從單純的你追我趕變成了一場混戰,后起之秀劍指Netflix的“鐵王座”。各大流媒體平臺的布局,暗示著這是一場圍繞著原創內容的競賽。坐擁無數經典IP的迪士尼推出Disney+,科技巨頭公司蘋果和亞馬遜也都強勢插足。同樣的戰火,已經在中國市場愈演愈烈。
動向三:知識付費從碎片化走向娛樂化
而說到“知識服務商”的概念,毫無疑問“羅振宇”幾乎就是知識付費的代名詞,同行者還有吳曉波、樊登、李善友等等,他們用層出不窮的課程和巡演,撫慰公眾的知識焦慮。2015年的12月31日晚上,羅振宇以“時間的朋友”為題,開始了他的第一場跨年演講,也開創了“知識跨年”的新范式。
從經濟收益上講,有衛視直播加成的“時間的朋友”,內場席位賣到了4580元,即便是看臺門票也高達880元,加上8個首席贊助和特約贊助商,收入堪比明星云集的跨年演唱會。單純的娛樂內容只能滿足碎片化需求,而大眾始終對知識報有渴望,他們需要的不是枯燥的或是照本宣科的知識,而是實用性強的新知和資訊,最好還能以娛樂化的形式展現。
動向四:成功出圈的B站跨年夜
跨年晚會依然是在年輕人中最受歡迎的節目,只不過今年前面要再加個“B站”。
此次B站跨年晚會節目從動漫游戲組曲、國風歌舞到交響演奏、流行歌曲演唱,融入B站各類唱見、奏見、舞見等UP主,頭部主播馮提莫、虛擬偶像洛天依、音樂家理查德·克萊德曼、國樂演奏家方錦龍等表演嘉賓。通過這次晚會,B站不僅巧妙融合了老一輩的一套話語體系,又展示了自己獨特年輕的內容形態,堪稱將現代與傳統、大眾與小眾結合的最佳典范。這一次B站走了心,也的確贏得了人心。B站正在用各種實際行動來解釋,自己為什么理解年輕人,以及反過來,為什么年輕人會這么喜歡B站。
動向五:IP授權亟需專業化體系護航
2020年農歷春節前后,迪士尼總共為大中華區授權了超過兩萬個SKU的米奇形象產品,涵蓋化妝品、服飾、玩具、食品、家居等多個品類。其中,中國品牌李寧、太平鳥、波司登等推出了新春系列,SK-II、美寶蓮、GUCCI等國際品牌也推出了米奇主題的限量產品。
淘寶網的數據顯示,在2019年12月12日至2020年1月10日的一個月期間,米奇創造了9000多萬元的銷售額,另一個著名的老鼠形象《貓和老鼠》里的Jerry的相關銷售額也將近2000萬元,不過國產IP小老鼠“舒克和貝塔”同款卻只賣了不到40萬元。粉絲們用真金白銀證明著IP的價值。當然,這也不全是IP的問題,而是IP授權的能力高低問題。
* 關于鼠年IP,更多閱讀請戳:
超級IP帶來巨大的流量收益,迪斯尼品牌“IP化”的商業價值之巨大已無需再次證明。每一家中國的文創企業都有個“爭當中國迪斯尼”的夢,但這個夢最終會被誰實現?現在還是個未知數。而IP創新和跨界發展的每一步背后,都需要更加科學的授權體系去支撐。
動向六:互動技術解鎖內容產業變革
而在這波討論熱潮中,除了新晉“虎撲女神”的話題,更多的是關于1月19日上線的第13集互動劇。該集上線后,會員追劇熱潮再次推高內容熱度。愛奇藝數據顯示,進入到互動劇情的會員用戶中,97.4%主動參與了互動,人均互動達6次以上。#愛情公寓5彈幕#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榜第三位,閱讀次數超過4.8億,討論量超過5萬。通過優秀的內容創意和技術創新能力,我們在新年里還將看到更多的互動娛樂內容體驗。數據統計,《愛情公寓5》上線一周后愛奇藝追劇會員賬戶超3800萬。
互動,始終是商業市場無法忽視的一大趨勢。技術正在重塑著視頻平臺的產品形態和用戶習慣,并為用戶的視頻體驗打開更多想象空間。
過往的歷史告訴我們,即使在最嚴酷的寒冬中也有頑強發展起來的物種。
如果疫情真的能如大家期望一般,迅速得到控制,那我們尚能迅速重新投入戰斗彌補“失去的時間”。而當這一仗成了“持久戰”,大家則不得不調整心態,努力走上一條沉重而充滿荊棘的共克時艱之路。我們也寄希望于這次疫情能轉危為機,催生更多的創新業態。
* 本文內容(圖文)轉自網絡,僅用于學習交流,不用于商業用途。文中觀點為作者獨立觀點,文章和圖片內容僅供參考。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權益,請與我們聯絡,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。